归属感
再多两个小时,就是家了。
出去外面的世界游移,虽然好玩,虽然风景一流,但它只能让我更加感觉到哪里才是家。
出门,自由是绝对的。然后才发现要的其实不是绝对的自由。我可以游很久,我可以游多日,我可以游到很开心,很放肆。不过我还是会很期盼我回家的那天。因为我不属于外地。那没有我的家人,朋友,过往,成长。只有回家,才有归属感。
Where I belong, that is home.
想家,我想那是正常的吧?至少对我而言,是。想家,也有很多种方式。你在外地听到新加坡人的口音,你会微笑并想:“自己人”。或是在外地停车两小时的费用是家的两倍,你会想:“还是家里好”。虽然家的parking charges 也很贵。又或如我小妹一样。当她吃到一碗很有家的感觉的 wonton mee,她会很开心的说:“太像我们的面了。太好吃了。真想哭”。虽然那碗面贵三倍,你还是会先想到家,过后才complain 那碗面有多贵。
说想哭或许有点搞笑,不过我完全明白她的意思。因为真的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,当你吃到了“我们”的味道。
假如真的没法子一定得在外地生活,我知道我们都会活得好,过得去,死不了。But so what? Fitting in, versus knowing where you belong are two different matters altogether. 就算活的再好,那还不是家。只是个暂时停脚的地方罢了。
想家不是懦弱。或者真正明白自己的家在哪里并能承认自己想家,才是能者所为。想过,明白过,接受过,承认了。假如想家真的显得懦弱无能,那就视我为弱者吧。我何须逞强?我就是我,我就是清楚明白知道家的方向,家的感觉,家的定义。我再潇洒,我再爱玩,我再喜欢看世界,我都还是会想到家。想回家后要找朋友到哪里吃饭,要干吗,要妈煮什么好吃的,想要买什么给老爸,想要吃 ba-chor mee ….. 想想想,都是家。
而回家应该是在想家过后最完美的一个结果。
回到了自己的家,那才是归属感。
出去外面的世界游移,虽然好玩,虽然风景一流,但它只能让我更加感觉到哪里才是家。
出门,自由是绝对的。然后才发现要的其实不是绝对的自由。我可以游很久,我可以游多日,我可以游到很开心,很放肆。不过我还是会很期盼我回家的那天。因为我不属于外地。那没有我的家人,朋友,过往,成长。只有回家,才有归属感。
Where I belong, that is home.
想家,我想那是正常的吧?至少对我而言,是。想家,也有很多种方式。你在外地听到新加坡人的口音,你会微笑并想:“自己人”。或是在外地停车两小时的费用是家的两倍,你会想:“还是家里好”。虽然家的parking charges 也很贵。又或如我小妹一样。当她吃到一碗很有家的感觉的 wonton mee,她会很开心的说:“太像我们的面了。太好吃了。真想哭”。虽然那碗面贵三倍,你还是会先想到家,过后才complain 那碗面有多贵。
说想哭或许有点搞笑,不过我完全明白她的意思。因为真的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,当你吃到了“我们”的味道。
假如真的没法子一定得在外地生活,我知道我们都会活得好,过得去,死不了。But so what? Fitting in, versus knowing where you belong are two different matters altogether. 就算活的再好,那还不是家。只是个暂时停脚的地方罢了。
想家不是懦弱。或者真正明白自己的家在哪里并能承认自己想家,才是能者所为。想过,明白过,接受过,承认了。假如想家真的显得懦弱无能,那就视我为弱者吧。我何须逞强?我就是我,我就是清楚明白知道家的方向,家的感觉,家的定义。我再潇洒,我再爱玩,我再喜欢看世界,我都还是会想到家。想回家后要找朋友到哪里吃饭,要干吗,要妈煮什么好吃的,想要买什么给老爸,想要吃 ba-chor mee ….. 想想想,都是家。
而回家应该是在想家过后最完美的一个结果。
回到了自己的家,那才是归属感。